7月28日,衡阳市南岳区寿岳乡岳林村因山洪引发山体滑坡,造成一栋一层民宿被冲倒,造成21人被埋,7月29日湖南省应急中心传来消息,该突发事件已致15人遇难、6人受伤,目前救援工作已经结束,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救治。
这一新闻在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牵动了旅游行业的心,这个暑期极端天气频发,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旅游住宿业的发展,仅以事故发生地为例,该地位于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夏季游客多为前来避暑的老人,除事故发生的民宿以外,当地还有不少民宿营业中,但接下来生意冷淡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对于旅游人而言,这样的无奈正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
1、命途多舛的暑期游
暑期还未过半,旅游人、酒店人的心已经凉了大半。早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就有机构根据端午假期酒店市场平均房价和入住率的下降推测暑期酒店市场的低迷,但从大市场环境来看旅游城市的火热和景区、酒店订单量的稳增似乎又给暑期旅游消费市场带来了一丝希望。
彼时高温还未来临,台风还在海上循环,其对旅游消费市场的影响还未开始。但站在当下回头看整个暑期游,极端天气从6月下旬就已经初见端倪。
先是洪水。受持续强降雨等因素影响,桂林各主要河流水位在6月19日迅速暴涨,桂林遭遇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主城区出现严重内涝、多个景区被迫关闭,公交等多条线路停运,当时在桂林的游客交通不便几乎无法出游。与此同时,洪水和道路塌方的问题使得不少入境游客取消了桂林的行程,国内游的旅客也纷纷改期或更改线路,给当地旅游产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又是高温。7月以来,我国多地区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中央气象台的高温预警持续拉响。“超级夏天”也影响了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社交平台上有暑期出游江浙沪的网友表示40度的高温就是花钱买罪受,每天都被热哭,不少亲子游的玩家也因为高温天气取消出行。
再是台风。7月下旬开始,4号台风“派比安”、3号台风“格美”先后靠近登陆,不少地区为了应对台风带来的暴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纷纷采取景区景点停业、酒店民宿关闭等政策,比如海口市全市暂停涉海涉水涉高旅游景点景区营业;三亚多家景区闭园,旅游船舶、游艇和渡船均禁止开航;福建多地景区关闭;温州部分景区与交通航线暂时关闭;安徽黄山风景区临时关闭部分景点等等,此次衡阳南岳区遭遇的山体滑坡本质上也是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引起,可以说各地旅游酒店市场都遭遇了极大的冲击。
2、关关难过关关过
今年以来,不少人对中国旅游市场抱有悲观情绪,节假日旅游酒店消费市场不如预期,客流量不如预期,极端天气使得暑期游也不如预期,但这里的预期究竟是何种预期?新华网曾预测,2024年我国旅游业的主基调将从“快速复苏”转向“理性繁荣”。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曾表示国内旅游市场在短期和局部可能有波动,但是长期复苏向好的趋势不可逆转。“旅游市场的繁荣才刚刚开始。”戴斌强调,这里的繁荣有两重含义,一是市场繁荣刚刚开始,二是产业链供给的恢复和创新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到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尺度来看,中国旅游市场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早起增长速度快,后期趋于平缓,这实际上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在这过程中有口罩三年的市场低迷,也有市场开放后的爆发性增长,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健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整个市场必然是走向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平稳发展状态。
可以看到,极端天气并非今年独有,2023年8月北京持续暴雨,造成了门头沟等地房屋损毁,多人遇难,京郊旅游业遭到严重打击;2023年9月台风“海葵”影响深圳在内的广东部分地区连续暴雨,给市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极端天气也并非中国独有,作为新近对中国游客予以免签的国家之一,泰国两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正经历截然不同的极端天气,今年7月以来,苏梅岛长期干旱导致当地饮用水短缺,而普吉岛因暴雨引发洪水。
不过,极端天气真的摧毁了旅游市场?旅游人的至暗时刻已经到了?并不见得。
中国旅游酒店市场一直带有“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产业韧性,这与整个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2023年北京门头沟受暴雨影响损失惨重,今年受台风“格美”影响,北京再次被暴雨笼罩,但此次其显然已经做好准备,截至7月24日,北京转移群众约2万人,关闭景区161处,关闭民宿3800余家,用短期的停业降低损失。
与此同时,市场企业也在进一步提升应对能力,2023年暴雨影响深圳,同程旅行消打造的“同程小站爱心酒店联盟”推出“暴雨守护计划”,广州、深圳等多地有40家酒店加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避雨休憩服务。今年的桂林暴雨,针对可能受影响的旅游消费者,携程、同程、途牛、去哪儿、飞猪、途家等旅游企业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公布退改措施,及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保障。
3、写在最后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持续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且影响范围更大,《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1961—2023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2毫米,而中国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多趋强,也就是说比起二三十年前的游客,如今人们将在旅行中面临更加高频的高温和暴雨天气。
不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尽管难以预测,但是在一次次的伤痛中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在推进应急预案的升级,也在持续推进区域文旅、酒店市场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而对于旅游、酒店企业而言,其也需要在风险中找到生存的法则,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未来找到新的出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