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潇湘晨报 王欢 赵小晴    2022-03-10

“旅游产业既关涉到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涉到国民经济多个方面。既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龚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龚曙光注意到,近几年,疫情给旅游业带来较大冲击,促使旅游产业发展寻找新的出口。如何让旅游产业经济复苏?龚曙光建议,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总抓手,通过红色旅游资源的积聚、开发和运用,以红色旅游建设为龙头,带动旅游产业的复苏和升级。

龚曙光说,中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疫情不仅重创了旅游产业本身,还对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带来改变,“人们对旅游的追求、对资源的要求、对旅游产品的感受,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龚曙光看来,是一种时机。“将中华民族广泛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红色资源,在新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理念上的设计、建设和使用,这可能给我们国家的旅游产业既带来复苏又带来重构,并且形成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红色热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湖南有94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2个革命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湘潭入选全国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是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大省。

为进一步擦亮湖南红色旅游品牌,发挥“龙头”红色资源引领作用,构建中部旅游产业的大格局,助推中部地区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龚曙光向大会建议,以湖南为龙头,用“四个一”(即:一场会、一个区、一规划、一张网),助推中部地区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场会,即举办中国(韶山)红色旅游发展大会。

龚曙光认为,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在毛泽东同志故乡、湖南最负盛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韶山举办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大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大会既可作为赓续红色血脉、纪念伟人诞辰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对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再次推介,还是总结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探讨后疫情时代红色旅游如何复苏发展的一次高峰论坛。

一个区,即建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湖南示范区。

龚曙光表示,近年来,湖南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红色旅游与民族文化、自然山水有机融合,红色旅游与文创演艺产业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不仅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在湖南建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湖南示范区”的条件也渐已成熟。“建议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湖南示范区做优做强,让红色旅游形成可持续、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式。”龚曙光说。

一规划,即出台《湘赣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规划》。

龚曙光提到,自2019年湘赣两省签署《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组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联合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后,两地红色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目前边区红色旅游发展还存在着条块分割、整体挖掘不够等缺陷,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湘赣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规划》,从标准认定、项目布局、线路提质、资金配套、宣传推介等方面予以保障和扶持,推动域内五省市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互促。

一张网,即建设中部地区红色旅游线路铁路网。

2021年6月,随着全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专线的正式通车,有效拉动了沿线红色旅游产业收入,深受老区人民欢迎。龚曙光表示,为刺激包括湖南在内中部地区的红色旅游产业,加快人员、资本要素流动,建议借鉴韶山—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专线建设运营经验,加快开启我国中部地区重点红色旅游城市的公路、铁路网络建设,有效串联起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等红色景区,成功连接起太行山、大别山、武陵山、罗霄山等红色大山。

“红色旅游交通网络既可以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也能放大古色旅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产业效应,还能带动特色农产品、特色工业品走出山区,是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龚曙光说。

如何让湖南文旅产业复苏升级,龚曙光还有一个想法,即设立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实验区,形成陶瓷文化生态和氛围。

这并非龚曙光首次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陶瓷,他有情结。龚曙光说:“我是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设立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区,具有可操作性也具有重大意义。”

湖南铜官、醴陵的陶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主要代表地和发源地,两地相距不足百公里。历史上,两地的陶瓷产品久负盛名,与景德镇知名度并肩。但江西景德镇陶瓷传承创新实验室的建立,让景德镇陶瓷产业走红。事实上,与景德镇的艺术瓷不同,铜官、醴陵在工业用瓷和低温实瓷方面,技术工艺更为突出,国际上也更有名。

龚曙光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以吸引更多、更大的上市电工陶瓷企业落户醴陵,保持现有的产业优势。”同时,他建议把铜官和醴陵两地联合起来,形成陶瓷文化走廊,以此辐射影响整个中部地区,“陶瓷产业的后续发展空间更大,陶瓷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将更好”。

龚曙光说,陶瓷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传统手艺之一,时至今日,陶瓷仍然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工业品和艺术品。陶瓷承载了诸多中华民族特色,对中国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