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抗疫,全面盘点救市政策

来源:澎润    2020-02-27

自元旦前夕爆发“新冠”病例以来,疫情所带来的的影响已然波及各行各业,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2020年开头的重磅一击是否让你醍醐灌顶?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或能为行业打一剂强心针。

1疫情对产业经济不利影响第三产业多数行业具有出行与聚众属性,其中以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市场影响受疫情冲击最重,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受影响较轻。

1.1 旅游行业的短暂震荡

1.jpg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按照这一增速,受疫情影响,据简单估算,2020年同期旅游市场5000亿收入将被冻结(来源:恒大研究院《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不仅国内旅游收入遭遇大挫,疫情对出境游的影响亦不容小觑,据Tourism Economics预测, 2020年中国赴美旅游人数可能下降28%,美国市场将损失460万间夜的酒店客房销售和大约58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今年1月20日至2月9日中国至欧洲航班预订减少36.7%,至亚太和美洲分别减少58.3%和64.1%。据独立分析师丁楠、ONES Ventures 任宁针对航司、OTA及相关产业链分析,国内航司有响应抗疫政策的压力或有谈判余地,较国际航司压力较小;OTA 平台预计损失小于旅行社,自身损失的主要为流量成本和本身的产品抽成;此外,线上旅游产品流量和产品排名上升迅速,如线上游览博物馆、线上动物园等一系列产品。虽然服务业仍是“新冠”后受到冲击最大、反应最显著的行业之一,若考虑在六月恢复正常情况,整个行业大概影响在一万亿,但旅游行业是将物质消费转移成精神获得的行业,行业需求不会消失,只是发生了时间错配。

1.2 停摆下的酒店行业举步维艰

2020年自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以来,酒店行业遭受重创——国内酒店出租率持续低迷,甚至很多酒店及餐饮企业纷纷挂岀了內部停业的牌子。

3.jpg

 

由中国饭店协会、优尼华盛联合发布报告称,接受中国饭店协会调研的300家餐饮企业2020年春节期间近4成门店关闭,仍营业门店经营情况跳崖式锐减,平均出租率与去年春节期间相比下降76%,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8%,总营收同比下降83%;不同品牌酒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基于成熟的运营经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拥有强大的人力、技术、系统、SOP支持,较国内酒管公司的稳定性更佳,其中单体酒店体量小、客群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最弱,受影响最大。STR数据显示,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春节期间的酒店业绩显著恶化,今年春节的酒店入住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除却国内酒店市场,深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几个目的地入住率亦全军覆没——新加坡、曼谷和巴厘岛的入住率都受到严重冲击,这些市场的入住率已经持续下滑了一段时间。据独立分析师丁楠、ONES Ventures 任宁预测,参考去年数据按影响到六月计算,酒店全行业损失大概在五千亿——其中,资金积累少的民宿和小型旅馆受影响最大,在很难获得客源的疫情期间,又增加了很多消毒防疫成本;连锁中高端酒店:受影响的方面基本同上——客源问题和消毒防疫的额外成本支出。但这类大型集团旗下品牌,有资金积累,且所占物业多是市面上稀缺资源,一旦疫情结束恢复较快;连锁经济型酒店:如华住、如家、锦江之星等受影响最小。本身成本不高,集团资金雄厚,再加上部分由各地政府买单包酒店作为隔离观察场所,但后续可能会因为「隔离过病人」而影响经营业务。

1.3 餐饮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闭店潮”洗牌

3.jpg

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的消费旺季。而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损失严重,据恒大研究院数据估算,仅春节7天,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仲量联行研究部对华西市场研判,餐饮业态受疫情影响同样无法正常经营,多数实体餐饮门店将业务重心转向线上外卖订单。但配送环节面临劳动力短期不足问题,且消费者对人与人接触存在一定担忧,因此线下餐饮的挤出无法完全转移至线上,餐饮业损失惨重;挤出的餐饮消费更多转移至生鲜蔬菜等基本品消费。

综上推断,一方面,餐饮企业的大量现金已投入到春节前工资奖金发放,以及春节期间的储备食材物资中,一方面,疫情影响下的“闭店潮”使得行业现金流无法正常运转,为了消化提前准备的春节期间食材储备,很多餐饮企业都将库存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市民出售。作为一个较强依赖现金流的行业,餐饮业已经逐渐陷入现金流短缺的危机。

2中央、地方应对疫情的利好政策汇编

截至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诸多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普惠型政策,其中海南省和浙江省还专门针对疫情影响下旅游企业的扶持发布专项政策文件,澎润对此整理了各省市的重点利好政策汇编:涉及信贷、税收、社保、费用和租金等变化对比,以供检索参阅。

 

4.jpg

5.jpg

3酒店行业自救措施及热点问题

大疫当前,酒店业整个行业共克时艰,努力自救;而其中又以管理公司(主要是国际品牌)一系列减免中国业主管理费等措施尤其引发关注,在特殊时期大家互相理解与支援。

3.1 酒店管理公司的应对方案

对于业主来说最直接有效的,一定是减免管理费:如希尔顿首个提出减免直接管理酒店的2-3月基本管理费及RMCC服务费,万豪与雅高也基本提出了同样政策,凯悦则给予了暂缓交费、并在积极协调系统等费用。

另外,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更是提出了全面的成本节约与疫情支持方案。从“节流”层面,万豪所提出的措施可以说最为彻底:包括免除大中华区酒店半年的FF&E储备金、开展与供应商的谈判、推迟新项目的推行,并承诺为酒店提供医疗用品以渡难关。

在疫情期间的对客政策、服务流程与防疫支持部分,管理公司也凭借多年的运营经验为中国区业主提供了指导,如宾客取消政策、防疫措施指导、以及经营销售等综合性帮助。

此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酒店集团,包括华住,在不断加入利好政策的队伍之中。如华住推出针对湖北省封城地区、全国被征用门店及全国所有加盟店的费用减免政策和信贷还款延迟、低息贷款、保险理赔服务的金融支持方案,以期与业主平等共生。(具体政策盘点请见下文链接)

那么对于个体酒店来说,一般有暂停营业或继续坚持两种选择,澎润也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措施:

3.2 个体酒店的应对措施

3.2.1 暂停营业:如果你酒店规模较小,也不能提供规范的消毒、医疗服务,选择关门暂停营业不失为一种选择,虽然国家没有要求住宿业暂停服务,但针对单体小规模酒店、夫妻店等,没有配套的消毒与医疗能力,酒店持续营业会加大店内员工、客户、管理人员的感染风险,给社会造成更多负担。闭店歇业必定造成员工流失,从而影响疫情后的经营,因此建议在暂停营业期间给员工发放最低工资,但部分工资要等来上班后一次性发放,这样或能更好地留住你的员工。

3.2.2 继续营业:如果你的酒店具有一定的消毒与医疗服务能力,如高星级酒店、连锁酒店等,可以选择继续营业,但需要调整服务标准与流程,保证员工、客户的安全(更多疫情运营期的指南可参考以下链接)。

运营类:

《亚太区酒店业防疫自救与操作案例汇编》

《酒店建筑用于新冠肺炎临时隔离区的应急管理操作指南》图解版

各国际管理公司的来函及应对方案

《酒店业新冠肺炎防疫手册》

 

劳动用工类:

疫情期间酒店劳动用工及复工等热点问题

收益管理类:

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酒店业如何在冰期进行修复

吴晓波:

《危机下的企业自救计划》

4澎润展望

① 餐饮业经历疫情洗牌后,要有过渡期经营的心理准备

在疫情过后消退及恢复期阶段,消费者的用餐需求尚在,但爆发式的传统外出就餐形式并不会很快到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此部分餐饮需求会以新的消费模式继续下去,如半成品社区据点销售和外卖,活下来的企业正好通过重建品牌形象和客户关系平稳切入餐饮新零售的阶段。

② 整体酒店市场消费能力下降,部分高端客源市场或有下沉

疫情过后,受经济受损的影响,公司差旅和旅游散客出行的预算都可能有所降低,酒店整体市场的消费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将有削弱,由此,高端酒店市场的出租率水平恢复尚有一段时间,一方面部分高端短住需求或下沉至中端酒店市场,一方面部分外籍家庭的潜在长住需求流失将对高端服务式公寓产生负面影响;传统经济型酒店的转型在疫情影响下更显严峻,一方面消费者更趋理性,对环境卫生和品质要求更高,难以满足主力市场消费需求,或面临部分关停的境地,一方面(尤其是单体经济型酒店)会呈现寻求大型连锁集团并购的趋势。

③ 大旅业市场依托多渠道创新消费形式,引发同质化并购潮

疫情对大旅业影响具有暂时性和阶段性特征,从需求端看,待疫情有效控制后,受疫情抑制的后续消费需求或将报复式反弹;从供给端看,疫情影响对行业发展带来一次非典型性的洗礼,届时同质化的企业的关停和并购潮或能触发更多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和项目的出现。

澎润认为,国难当头,虽然各行业开始陆续复工,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业仍会处于危机之中,行业之于危机如同人体之于病毒,做好内修必能攘外,危机和病毒终会消散,不传谣不信谣、众志成城,利用好特殊时期的政策扶持,活下来!共迎明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