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宿经营两大问题 三大法宝

来源:精品民宿运营    2016-09-26

2015年8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鼓励打造精品民宿;伴随着国外airbnb近年大热,国内短租日租民宿的也在不断兴起.结合这段大半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浅谈下民宿目前经营状况和破解之法,欢迎来探讨!

\

一、如何定义民宿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普遍的观点认为,民宿是一种民俗民风的代表;而民宿经营是民宿经营者对生活态度的分享,是人情味及贩卖经营者魅力的温情产业,并以此创造幸福与感动的故事。

民宿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生活气息,它让你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它让你清晨起床看到的是邻居家的菜园而不是酒店的停车场;它让你能从主人那里得到更多趣味而不只是酒店服务员机械式的动作...这也是airbnb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地区受热捧的原因。

但当民宿来到国内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二、国内民宿经营现状

国内民宿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依然停留在卖住宿环境而不是卖生活态度的阶段,而且经营并不理想。这与多种因素相关。

1、缺乏民宿平台的运营及推动。国内民宿的前身是客栈,主要集中在丽江大理等热门旅游区,近年来在文化底蕴浓厚的江浙一带兴起。目前国内能找到民宿的平台主要集中在携程、去哪儿,很明显,在这里能找到的只是住宿,而不是生活方式。

2015年,Airbnb、自在客等民宿平台开始国内扩张,而一些专注于的民宿及生活方式分享平台也在国内逐渐兴起,包括小猪、木鸟、爱日租等,但要推动国内民宿业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2、民宿主人过于理想化、认识不清。

中国人都有一种田园或归隐情结,特别是事业小成的文艺青年,在城市中待得久了,总希望能回归田园,不再打工、做个自由创业者,享受健康的生活;同时能结识各种有趣的人和事,梦想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然而现实很骨感。有某机构的一个统计是,民宿/客栈的普遍经营周期是8个月,好的可以勉强支撑到一年半。不用说从贩卖高雅的生活方式降低为贩卖住宿,很多民宿/客栈连住宿都难以贩卖,而甚至靠贩卖一些旅游产品为生。

原因何在?

这很大程度上与民宿主人的定位有关。想装文艺还是想挣钱?

很多民宿主人认为,我有好的设计、好的品味、好的硬件,我就可以乐得清闲,客人就应该趋之若鹜、乐于其中。但现实是,在民宿的运营中,形形色色的客人会让你不堪其烦;灯坏了,洗手间堵了,门打不开了,找不到电器开关等,都是常见的状况。作为民宿主人,必须是万能的,乐于分享、充满热情;如果只是厌倦城市想回归山野,那未免把民宿经营想得太简单了,这些俗事会是民宿主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很常见的是,到头来,情怀装不下去就降低为推销住宿,最后住宿也贩卖不成了,只有关门转让,让下一个文艺青年继续做梦。

经营民宿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想做甩手掌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开店之前就要想好了,到底是为了回归还是为了挣钱?挣钱就要放得下架子,要回归就要准备好不挣钱。

\

3、经济环境及社区文化不成熟,尚不能成行成市。

其一,国内民宿的有个常见现象是,认为找到一处好风景就可以修个房子经营民宿留住客人;但现实是,很多民宿的周边环境不成熟,晚上一片漆黑,没有地方可供休闲娱乐,留不住客人,自然民宿也就无法经营。其二,多数民宿与所处社区(多数是一些村镇)尚不能和谐共存,在浙江某地区的民宿实地考察中,就遇到过被村里停水、断电等情况,给民宿经营造成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其三,国内文化环境还不成熟和民宿本身定位虚高,尚不能成为多数人旅行的首选。

三、破局之道

\

简单的说,民宿行业的春天还需要时间。但从小而言,民宿经营在设计、营销、文化创意以及社区资源延伸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会逐渐取得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开放的心态,善于分享与利他,营造产业化的经营氛围。国内民宿经营得不错的区域,除了大理、丽江等知名旅游区,还包括杭州四眼井、厦门鼓浪屿等。一个特点是成行成市,民宿间的客人不是争夺,而是分享。很常见的是,这些区域都有自己的微信交流群,谁家客满了或者不符合客人要求的,主人会主动推荐到另外一家。

彼此的分享及连接带来更大的价值,这是民宿主人在考虑经营民宿时应具备的心态;同时,在民宿地点的选择上,也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选择具有成熟民宿环境的社区,会解决除了客源之外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供水供电安全等,经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创意与跨界经营。跳出民宿看民宿,能给民宿注入更多的生命力。民宿不能单独看成住宿,而应该保留当地特色生活,结合周边旅游资源,融入为一道风景。如果只是住宿,很难竞争过酒店,给客人回头的理由。

而我们的实践,是把“民宿+人+物产”结合起来,给客人一种当地深度的体验,给他们选择民宿而不是选择酒店的理由。

譬如,我们对浙江金华地区某民宿的运营,就采用了这种模式。该民宿原本只是该区域的孤独的一栋,环境好但留不住人。因时因地制宜,如夏天摘李子摘葡萄、冬天打豆腐等特色民俗活动,并充分运用当地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等特点,创出如书画研讨、山地越野、徒步等户外活动;再结合人的要素,让该民宿的经营格局与效果有了质的改变。

住民宿是为了旅行休闲,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借用环境、人文等要素,注意设计感与卖点,把餐饮、客房、人、物产等结合起来,民宿经营会看到另一片新天地。

3、社群商业与自媒体传播。现在常常看到的是,民宿主人往往在携程、去哪儿上做推广,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

这样的做法,其实有一个定位的误区:营销方向的错误。

携程、去哪儿是流量平台,对于大酒店或体量大的客栈适用;而民宿是小而美的个体,属于生活场景范畴,其内核是社群商业。

社群商业的要义便是去中介化,充分运用场景营销。因此,民宿经营者要学会使用自媒体工具,包括微信、头条号、微博等新媒体,做足经营特色与调性,找准自己的客户群,做到精准营销。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实践与思考,所言冰山一角,其内涵外延都还很丰富。国内民宿业刚刚起步,其发展必将带有中国独特的文化要素等特色,欢迎交流探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