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已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服务无处不萦绕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在被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许在另外一个场合,我们很有可能扮演的是服务别人的角色。
顾客也已经不是昔日的顾客,他们对服务也越来越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盼。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作为基层服务者的售票员、酒店服务员、机场地勤及空姐们被顾客辱骂、甚至用刀捅伤的悲剧屡见报端与网络。
我们在反思,何时我们这些作为最底层的服务人员已经成为了弱势群体?为什么会有这些悲剧的发生?难道我们是基层的服务者,就理应无时无刻尊客人为上帝?对他们虔诚跪拜?
我想,给出的答案是:客人是需要被“教育”的!
一、客人被“教育”后,可以预防风险的发生
有时候,客人的一些无理取闹、投诉、甚至过激行为,他们无非就是为了发泄、为了求得尊重、为了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与所产生问题的解决。而我们对于服务的管理,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而是将风险进行预防,使风险提前得到管控、防患于未然,我们对于客人的教育就要首当其冲。
比如,由于恶劣天气、军事航空管制等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作为服务人员及企业公司就要及时派人出面当面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原因、做好安抚,有必要的情况下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就会减少机场柜台被打砸事件的发生,赢得良好的声誉;宾馆酒店,按照公安机关要求客人入住必须本人持有效证件登记入住,除了放在酒店前台的告示警醒外,服务人员对于一些“刁蛮”客人运用巧妙的语言技巧做好解释、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医美行业中,爱美人士对于自身的需求,咨询师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会根据美学思想与整体构造做出更加完善的方案以供需求者选择,并阐明利弊,最终赢得顾客的满意,并产生了额外更高的利润。
作为服务性企业,更多的不是贴出一两张生硬的告示,而是不断地通过感官冲击的言语、视频对顾客不断的进行“讲述”、“培训”与“引导”,从而预防风险的发生。
二、客人被“教育”后,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的产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思想中的“作祟”,服务行业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员招聘的问题,再加上社会上屡见报道的服务员被顾客辱骂、打伤、不尊重等不良事件的影响,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已受到了很大的思想冲击。
在西方社会,能够给别人提供服务,得到别人的一句感谢,是很受人尊重的,这就需要顾客良好的认知。我们整个社会体系、国民教育是需要更好的对民众的认知与思维加以引导。只有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对于服务的认知理解了,他们才会尊重服务于他们的人,从而才能引导一个产业、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们很多企业的座右铭或者企业愿景都把“教育”位列其中,以求其能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比如“成为教育的推动者”、“成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成为行业的领军”等,在这种企业使命的激励下,更多的体现出企业对于民众思维理念的改变与行为方式的教育。
著名兵书《司马法》中有段话:“人方有性,性州异,教成俗,俗州异,道化俗。”每个人、每个地域的群体都有着典型的地方差异,那就需要用教育、启发的形式以促进他们形成共同的习俗。
三、客人被“教育”后,可以营造行业的文化氛围
中国庞大深厚的餐饮文化,在我们满足食欲填饱肚子的同时,更多的是体现餐饮色、香、味的感官冲击,体现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体现每道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韵味,体现美食与家庭情怀的融合,这个时候我们吃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道菜,而是文化的体验、情愫的怀恋。我们作为餐饮服务员更多的是如何将菜式的做法搭配、他的文化内涵、美学构思、人文情怀诉诸于顾客,让他们感受到餐饮文化的魅力。
Iphone,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手机,他早已超越手机的功能概念,成为一种潮流、一种理念、一种信仰的象征。星巴克不等于卖的是咖啡,他代表的是一种小资情调,是一种生活状态,正是他们融入了人文的一些情怀,成为了某种概念、象征,从而引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不断对客人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为企业赢得更高的回报,而是引领一个行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引领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塑造。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