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说存在“学酒店的不干酒店”“酒店专业行业对口就业率低”的情况,还有人预测:“未来越来越没人干”,近期对2024级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某班级毕业生,发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动向,特来和大家分享。
图1 毕业生就业企业与岗位调查
一、酒店业对口就业率91%
l 截至2024年5月14日,本班学生26人,已经签订就业合同毕业生23人,就业率88%,酒店直接相关21人,初始行业就业率91.3%,该数字对比历年数据有所提升,酒店企业依然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毕业生就业的主体。
l 城市分布:23名酒店就业中,北京3人,上海2人,宁波1人,青岛13人,济南2、西安1、南京1;
l 岗位分布:前厅部15人,占比71.4,餐饮3人,康乐1人,储备店长2人,市场营销2人(非酒店企业)。
二、思考与建议
1. 一线城市吸引力显著下降,合计占比22%,二线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青岛独占57%,二线城市合计占比为78%。与此相对,我院学生在实习时包括13个城市,其中北上广深香港等一线城市岗位占比40%,二线城市城市55%,三线约为5%(主要是高端度假酒店、民宿等),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有清晰的认识,进入二线城市就业的意向更强烈,与此同时,没有学生选择三线及以下城市就业,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进程依然强劲。
2. 前厅领域成为学生进入比例最高的领域,从实习岗位占比20%提升到就业占比65%,前厅部由于工作性质、薪资结构和升职空间等因素,对毕业生有更强的吸引力,也需要学院在未来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
3. 餐饮占比有所降低,餐饮就业合计占比22%(餐饮部+餐饮企业储备店长),证明餐饮领域就业岗位集中于核心技能和管理层,餐饮课程应当更多聚焦于管理能力。在院校餐饮课程中,增设餐饮营销、餐饮管理内容是就业提出的新课题。
4. 从岗位分布看,就业酒店以一二线城市高星级酒店为主,比如万豪、洲际、香格里拉集团酒店,也包括优质本土品牌如海景花园,有些同学青睐前台接待、储备店长岗位而进入四星级酒店和纯餐饮企业工作。本土酒店企业需要构建复合型的人才供给体系,一方面通过优质岗位、储备管理者的方式吸引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吸引其他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加入酒店行业,对酒店的招聘、培训和部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5.未进入酒店业的同学都进入了市场营销岗,而且是班级中的优秀样本,属于主动拥抱变革、挑战自我的转型,其效果有待进一步关注。
总之,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高的现象一直存在,不少院校的对口就业率低于50%,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据一致保持良好的态势,于此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就业环境的变化,酒店、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高星级连锁酒店的吸引力依然较好,优质酒店依旧是酒店管理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