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龙:境外全线“躺平”,中国酒旅业会如何?

来源:迈点网 · 辛小龙 专栏    2022-02-18

话题背景:近日,包括丹麦、挪威、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宣布全面取消防疫措施,更早前也有新闻爆出泰国拟将新冠肺炎定为地方性流行病,且表示该决定无需等待世界卫生组织的宣布。而从目前全球的疫情传播及不断上升的确诊病例来看,这些国家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远远没有达到“取消”的程度。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封锁让这些国家选择“躺平”。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直严格防疫的中国,应该如何面对“躺平”的境外旅游市场?中国的出入境游会有什么影响?而身处其中的酒店业又应该如何应对?

邀稿话题:

1、您怎么看待多个国家宣布全面取消防疫措施?

全球各国家取消防疫措施也好,开放、彻底开放也好,按照逻辑来讲这是必须要实现的实际情况,但程度开放,全面开放也好,我觉得更多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不只是简单的行动,也不是口号,更不是忽视生命健康,而是要大局观为主,人类健康社会意识化、经济体制建设化等等,这些都是必要性,按照国内疫情事件2年多的赛跑,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的现状,从全员核酸、疫苗接种、社区管控、动态清零等,国内已经形成了有效果断的措施经验,从全球角度来讲,国内的防疫措施已经形成了主要性的参考与实际意义,国内是人口大国,外输的压力还是很大,尤其是面对病毒的变异感染不确定性,国内开放的前提是一定要达到第一疫苗预防的重要可能性比例,这个是要通过实验、实际数值来断定的,第二方面也就是所谓的感染重症死亡率,要达到很低的水平、几乎为0的表现,第三方面也就是开放后人群流动的预防方案与措施,这个也就是只能通过阶梯式的表现来进一步的落实。按照目前状态来讲,国内开放境外游可能至少还需要8-12个月这样的周期才能全面性实现。

2、看其他国家对疫情的态度,您认为其对中国酒店和旅游市场有什么影响?(可从酒店和旅游两个角度理解)

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其主要的客源构成就是商旅、中转流动、旅游市场供需这三方面为主要核心点,国内的疫情防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措施,每一次局部城市疫情的出现都在作为关注,疫情的出现从病毒溯源变化,传播等,从疫情有效的防控与果断化管理,实际上在这些阶段周期之间都会造成直接性旅游市场的明显性趋势,从酒店订单的退订、机票、旅行社业务出游的整体状态,都造成了一定性的比例下降,从局部城市有效的措施采取管理,会减少一定性客户的中转、商旅出行等,经济型酒店实际上是满足大众化的消费市场需求,疫情的不确定性、城市的零散病例会直接导致旅游客源的流动,对于商旅客源而言的状态下基本采取的都是把原来出行的需求调整为线上的模式来开展,另一方面也就是在疫情的因素下,小微企业也都面临者艰难的局面,从用人需求、到人员岗位的优化、成本的支出管控都采取者合理的变化。

对于高星酒店而言,基本都是通过系列化的配套设施来满足收入机会的可能,企业论坛、会议、餐饮、客房等,酒店行业其实最难做的就是高星品牌,看似“豪华”,但大家都知道,高端品牌不光从开发,筹建,建设等与中高端相比都是最慢的,从物业的要求、房量、配套等都是核心要求,光筹建建设周期最快的也需要3-5年,那自然回报周期就需要10-15年这样的水平,我觉得这样的时间都是非常可观的。高星酒店回报周期长、成本支出费用高、第一方面会议、论坛,酒店行业是一个相对而言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再加之目前局部城市地区疫情散发病例,各地区的病例输入管理、本地管理都执行严格化的措施,人员规模性的聚集性活动都进行一定性的延期、或通过层级化的方式进行云端化的方式形式展示。第二方面也就是餐饮,从人员的聚集人数而言餐厅收入实际上就是最明显直接的减少,第三个方面也就是客房,从整个的定位价格来讲的话,疫情状态基本70%的客户接受需求性极低。

3、您认为在这样的形式下,中国酒旅产业应该如何应对?

在疫情常态下,实际上传统思维模式已经不符合“过去”的现象,需要通过从底层思维去考虑看待,一方面就是对状态的认识,另一方面就是经营思路的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关键,我想当下阶段,“活下去才能硬道理”。

酒店行业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淡季”、“旺季”的收益模式来匹配投资回报率,来形成客户体验的感知,员工成长发展的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客户在外的第三空间,满足市场供需,形成行业供给。背后的真正因素问题还是酒店所能决定的。唯一不能决定的就是景区这样的门店,是可观的经济效益的表达。其他的门店,基本都是可以满足,交通,社区、行政服务、商圈核心、流动人口等这些实质性的客源,在加之市场的支配。

真正的收益,我觉得是旺季有好的执行均价、好的折扣率,好的出租率,淡季有好的出租率、好的客源,好的收入这样才能均衡匹配,同时也能够满足良性的发展状态。

目前状态第一先将收益最大化模式,变更为收入最大化,第二个核心也就是走出淡季的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只是留给传统思维的人,就是潜意识认为疫情流动人口变少,这也是宏观的表面现象,但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底层逻辑来考虑,整体市场、商圈市场、城市市场、同等品牌、竞品门店,一个酒店的生意好坏,不要光从自身门店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个是有局限性的,无法从宏观的经济市场角度去进行衡量对比,自我摸索就是错误行为模式的开始,客源结构数据、中央渠道、协议客源、会员、OTA渠道、上门散客等、这些客源的占比合理性、是否处于一个良性循环趋势。

生意不好,不管是做客源分析,还是市场分析,底层逻辑思维永远是对的,我们需要跳出这个底层,通过收益管理的角度进行衡量,倘若同等区域、同等商圈、同档次竞对门店RP比自身高,那就是自身生意不好,不管是淡季市场、还是旺季市场,不管出租率是100%还是更高,要是RP低于竟对那就说明自身生意不好。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相反而言,如果当地市场、区域城市进入淡季、每一家门店出租率都做不到80%-100%、不满房等,而自身的门店出租率、RP、均价都是处于一个高水准的状态,那就说明相对而言,自身的生意还是可以的。

如果站立在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则需要通过、品牌、产品、流量、客源等来进行分析。

如果市场上有流量,不管是淡季、还是旺季、别人都可以做到满房、而自身酒店生意处于一个较差的情况,那就说明自身的生意很差,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门店自身情况的分析、管理、客源、产品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节化。需要通过分析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落地改进。

酒店分为新店、成熟酒店、老店,实际上这三种区别之间,收益管理的模式方向也是不同的,但结果是相同的,都要使酒店收益最大化,这是投资的最基本问题。新店的前期工作,流量、口碑、影响力、营销力,成熟酒店会员沉淀、稳固二次入住率、协议管理维护等、老店产品升级、增值服务、匠心重归服务核心。

新店收益管理第一是一定要有合理的门市价、与执行价格,第二个要对房型分为特惠、促销、主力房型,这样阶梯房型价格的状态下,才能稳固基础流量,第三个维度就是要考虑酒店的客源核心根本,这个就需要参考酒店的城市、市场供需、交通、商圈等来满足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市场调研的结果来进行拓展市场,填补客源,新店在流量、出租率稳固阶段后,这个时候才能考虑收益机会。

成熟酒店收益管理实际上更多的就是执行工作,成熟酒店在经历了爬坡期、新店、不管是从流量、客源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就是酒店有可行的参考数据与价格,这个时候酒店需要通过工具来满足,成熟酒店收益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参考同期、商圈同等品牌、产品等来进行基础的价格预埋工作,在这个预埋过程阶段,要按照1月-12月、淡季、旺季的模式现象、参考的第二个维度就是节假日、会议、考试、展会、比赛、大型活动等这样的周期来形成价格设定。第二步就要通过成熟酒店的平日、周末价格、热销房型来进行价格设定。第三步实际上就是检验过程,这个过程阶段就需要通过流量、客源的供需性来进行关注、变化、调整。

老店收益管理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有考量的工作,这个时候不光需要思路、模式、创新,酒店不管是在经营年限、产品等都无法与新店、成熟酒店来进行比较,有优势,自然就会出现劣势,优势就是酒店经营周期长,品牌影响力、知名度高、二次入住率回头客多等、劣势就是产品、设施陈旧等这个就形成了客户流失最根本的问题,当然也会对收益管理造成影响。这样的老店第一步就需要通过酒店目前现阶段的产品设施、商圈品牌的竞争对手优劣势来进行价格梳理、活动促销对标完成基本工作,第二步就是渠道运作管理、确保价格不到挂、会员价格最优、这样酒店私欲流量的机会就会增加,第三步就是增值服务的创新、设立电影主题、情侣主题等这样的IP来进行客源的填补,第四步客户维护管理,通过市场营销、数字营销来进行品牌推广,同时挖掘协议单位、政务机构等来进行酒店流量保障。

4、进入新的2022年,在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疫情环境下,您认为中国酒旅产业会更好吗?或者会有什么变化?

酒店业实际上更多的就是已服务、卫生、产品体验等满足客户的第三场景,创新实际上是最好的结果,打造专属也是核心过程,酒店业目前状态来讲,还的面临很大的压力,第一状态活下去才是关键,怎么活?活着怎么活好?这是两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话题,第二状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信心,要比黄金贵的信心,或许能够走出一条全新的变革,行业很多但酒旅行业是最难的,我们也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其他的,大家比较常见的互联网云端,这个也是需要通过流量来满足,不是平台刚建立就有这么好的流量与知名度,代言人也好,推广力度也好、资源也好,都是关键,相反对于酒店业而言也是,经历了金融危机、非典等、同时也在发展期迎来了好的投资回报周期、尤其是2010-2014年酒店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一房难求,从连锁化率个位数增长到当下的20%多,从0到1、1000、1万门店数字的演变,我想疫情的事件对于行业的打击还是有效存在的,但是摧毁整个行业的可能是没有的这个是不可改变的实际逻辑。

疫情的事件来临酒店业收入的下降,这中间也有下降90%-5%不同的门店,也有增长5%-20%的门店,大市场的状态下是一个直面的状态,酒店行业布局不同的城市、地区、社区,面临不同的客源群体、不同的租赁费用、人工费用、有高有低。

酒店行业的投资我想更多投资者都是已回报为第一出发点的,不为回报而做投资的我觉得这样的概率很低,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不可储存性产品,卖与不卖实际上都要去承担房租。

2021年底已经基本“触底”的旅游业,2022年“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增加。但是要把可能性转化为可行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职业经理人各方共同努力,或许会有新的突破。一个是扶持,另一个也就是“自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