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针对年轻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如何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发布会进行了详细说明。
由于涉及到住房租赁等民生问题,讨论度极高,#中国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等话题冲上热搜。
发布会中涉及住房租赁的内容
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2.城市政府要重点抓好政策落实,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让新市民和青年人能早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3.控制住房租金涨幅。有些地方大拆大建后,给群众租房带来困难,所以要降低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租房子的成本。
4.要控制大规模拆除和增建。在社区层面,还是要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
5.城市更新的内涵应该是要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以及品质提升,要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解决青年买不起、租不好房问题
对于许多大中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来说,买房租房是逃不开的话题。但房价高不可攀、租房市场频频爆雷使得这些人望而却步。发布会上,王蒙徽提到,我国正抓紧推进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倪虹谈道,新市民和青年人往往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租金付得起的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就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此,住建部和有关部门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13个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大城市开展了发展共有产权试点工作。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其中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点,提出“小户型、低租金”的要求——也就是以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原则。
国家政策完善的同时,倪虹进一步明确,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应该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
对于后续围绕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易居房地产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我国将会继续形成各类新政策,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产品。目前各地供给端持续发力,但是在产品宣传等方面需要补短板,应该让更多青年人知道此类产品,真正将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此类产品的消化等进行结合。
五项制度六项政策
住房租赁任重道远
3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不短时间、大规模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防止出现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加剧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租房困难。注重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从租购并举到住有所居,我国住房制度不断深化,在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上,住房租赁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此前,国务院6月24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五项基础制度和六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五项制度:
一是针对群体特点,明确保障标准,二是坚持供需匹配,三是明确地方责任,四是赋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 六项政策:
一是完善了土地政策,二是简化了审批流程,三是中央将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任务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降低有关税费,五是执行民用水电气的价格,六是加强金融支持。
解决住有所居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可以预见,在愈发全面的政策扶持下,住房租赁市场将朝着更加稳健有序的方向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