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之蛙不可取

来源:飞人威廉 · 赵晖专栏    2020-12-23

近两天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嫦娥五号返回了,就在17日凌晨时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从发射升空、进入月球轨道,到落月采样封装,月面点火上升,再到将装有月壤标本的上升器进入到月球轨道,再通过遥控装置将上升器与轨道器对接,把封装好的月壤标本转移到返回器中,最后就是加速返回器返回地球并安全降落在指定地点。其中以上提到的诸多动作在此前美国、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探月、登月活动当中都曾经做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后来者、是学习者,但中间的一个重要动作,也就是上升器与轨道器的对接,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过。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嫦娥五号不仅是后来者、学习者,同时也是创新者。而在今天召开的国新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据介绍此次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

1.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

2.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确入轨;

3.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

4.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

5.首次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官方描述是: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动之余我们也不禁在想,我们所处的文旅行业尤其是酒店行业在经过多年的模仿者、学习者的历练后的底层开拓和创新能力又体现在哪里?

 酒店行业的中国标准除了星评还有什么?

我们国家的酒店行业经过40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没有形成我们国家特色的标准体系,基于国际酒店集团的星评标准目前处于一个极度尴尬的局面,不用没有新的标准,用了又不合时宜。我们目前的酒店业尤其是中高端领域无论是软硬件标准还是管理合同模板都还是模仿和沿用国外公司的标准并未形成我们的中国版本。

 酒店行业的技术基础除了OTA还有什么?

如果说我们的酒店行业和科技有一点关联可能就是起源于预订渠道的OTA了,基于消费者数据和流量的线上Call Center由于中国的人口消费红利让大家误以为这就是科技力量了。近年来逐步发展的智能化酒店产品其实大都没有经过实验室测试、实践磨合、技术改进的严谨流程,炒作大于实际的浮夸比比皆是。

酒店行业的知识产权专利发展到底怎么样?

最新发布的2019年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中涉及到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有大概有超过322万件,其中中国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申请达到140万件名列第一,但有关酒店业的有多少我们心中应该有数。酒店行业并没有形成基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和实践环境,品牌简单复制和有名无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酒店行业的统计数据都没有一个统一口径?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问题还有些高标准,你问问中国酒店行业一共有多少酒店?多少可提供床位?餐位?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数据能够告诉你答案,文旅部的数据只统计星级酒店、个别行业协会的数据竟然是通过OTA一个个数过来的,还有的行业数据据说是通过企查查根据工商注册数据得来的,行业统计急需规范。

今天顿笔时又看到一个新闻,作为中国芯片业的希望的中芯国际爆出了由于内部人事纷争造成的现任CEO梁孟松的有条件辞职的消息。仔细看看无论是要辞职的技术狂人梁孟松还是这次要回归的副董事长半导体领军人物蒋尚义都来自于对岸的台积电,就此我想我们不必多言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打铁仍需自身硬,无论是个人还是某个酒店还是行业,我们都不能一直做井底里的蛙,更不能一直做温水里的蛙。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