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改革——三孔景区研学游:以游促学,游中有学

来源:三孔景区    2019-10-22

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第一次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明确要求学校搭建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研学旅游”一次顿时成为最近几年旅游行业的热度关键词,各种研学机构、教育机构、研学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从“研学旅行”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其包含了“研”、“学”还有“旅行”,是基于旅行的研学,旅行是形式,研学才是本质。作为一种依赖社会各个行业提供文化资源的旅行活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教师在研学旅行的学科迁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主体来讲如何有针对性的围绕研学主题研发和定制适合的研学课程是整个研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举。

但是现在的研学市场上,很多原先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现在火热的研学旅行项目。旅行社、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等一哄而上纷纷退出了自己的研学项目,将活动的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每天的研学总结被要求成“写一篇五百字感想”;将本该为研学核心的“问题”变成了一句“了解某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本来应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项目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很多情况下的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里教授给孩子的没什么两样,不能做到学生自主的提问并汲取知识,“只有学没有研”和“只有游没有学”一样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含义。

为走出行业怪圈,树立研学旅行品质标杆。依托于三孔景区独特资源优势,曲阜孔子国学教育培训中心顺势而立,总部设立于颜翰博府(又名翰林院)院内,位于颜庙东邻,是复圣颜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世居的府第,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是曲阜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孔庙诗礼堂设立了体验中心,在景区里就能体会到孔子教育学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教导。

2017年,教育部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作为国家文物局推荐的3家单位之一,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入选首批“全国中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三孔”景区依托深厚的儒学文化底蕴,深度整合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打造了祭孔朝圣、修身研学、“六艺”体验、《论语》背诵、古建技艺等文化教育项目,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体系。通过深入发掘教育内涵,不断拓展文教体验方式,使三孔景区成为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阵地。

1.jpg

2.jpg

曲阜孔子国学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发挥三孔景区资源优势,结合中小学生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研学课程。现有国学课、古琴、茶艺、射礼、书法,国画、拓片、面塑、木板年画、金石篆刻、线装书、丝网印刷、考古、古建等十余项特色课程,充分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2019年7月9日上午,在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9中国曲阜孔子研学旅游节开幕式暨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基地启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为发挥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独特优势条件,“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依托曲阜孔子国学教育培训中心,在鲁国故城遗址上规划了专门的考古体验区。以考古活动、考古发现的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为旅游吸引物,集游览观光、学习求知、参与体验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并且对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让学生们能够亲临考古一线,拿起工具探寻沉睡几千年的古老文化,让学生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有切身感受并为之自豪。

下一步,三孔景区将以加快曲阜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旅游+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时代价值,创新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做大做强研学旅游体基地,培育研学旅游文化使者,打造研学旅游精品品牌,策划研学旅游节庆活动,丰富“跟着孔子去游学”研学旅游项目,打造孔子文化行迹旅游线路,建设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