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黄金周:民宿与酒店的夺食与厮杀

来源:旅界    2017-10-09

非标住宿的迅猛崛起一度让酒店业忧心忡忡,但热潮与冲突背后,一股股暗流正在涌动。

干柴烧烈火

民宿主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大的一次狂欢,8天超长黄金周将带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七个屋子、二十多铺床全都预订出去了,现在准备把另一个老屋子也改一改,虽然还没翻新完,但是挂上平台十分钟就有人来咨询了。”通这个电话的时候,李鑫正在为自己起名崂坞的新屋购置沙发。

即将到来的黄金周让李鑫兴奋的同时又感到焦虑,这将是他开在青岛崂山景区旁的“禾”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也是他第一次将自己的房间价格卖到了接近平时的三倍。

“8月初决定调整黄金周价格的时候心脏噗通噗通直跳,晚上一直在犹豫究竟游客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价格,结果第二天就有订单了,到前天,黄金周期间的小屋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

李鑫并非特例,在他加入的崂山民宿主微信群中,不少民宿主的产品已经出售一空,剩下的也大多并不忧虑,“金秋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青栈的老板刘某在微信群里感慨。

不仅是青岛,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民宿大多都是一派火热气象。

根据途家方面提供的平台订单大数据,黄金周的预订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接近400%,间夜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50%,显然,民宿正在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

对比民宿与酒店的百度指数也可以为民宿的迅速崛起做出注脚。

根据指数趋势图数据,酒店这一关键词的整体搜索指数从2011年2400左右的平均值达到了2017年3600左右的平均值,同比增长了约50%。

而民宿自2014年7月首次录入百度指数关键词以来,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不到300的平均搜索指数增长到了6577的顶峰值,并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超过了酒店的搜索指数。

搜索是场景化特性十分明显的行为,搜索民宿及酒店的人群与有出行入住需求的客群高度吻合,因此,民宿在搜索指数上的火热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人们开始逐渐热衷于这一新的住宿方式。

需求急速扩张,带来了供给的爆发增长。

据《2016-2017中国客栈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大陆的客栈民宿数量为30231家,而截止2016年末,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53852家,增幅近78%。

李鑫的“禾”成为了新增长23621家民宿中的“1”,而他自己则从一个连锁酒店的大堂经理成为了民宿主。

“当时大半个圈子里的人都在热火朝天的说民宿、做民宿,每天朋友圈里看的、分享的都是爆改民宿,连和朋友喝酒也是三句不离,好像有一团火烧起来了。”在这段话的最后,李鑫加了一个boom的表情。

民宿这把火,看起来似乎越烧越旺,大有燎原之势。

温水煮青蛙

烈火逐渐烧沸的水,正在慢慢刺激着原住民的神经。

经济连锁酒店最早感到了威胁,毕竟他们有最敏感的温度计——价格。

李鑫的前同事张腾飞不止一次向他抱怨过民宿对经济连锁酒店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原来我们的双床房可以卖到300多一晚,现在卖200出头也没什么游客来住了。”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张腾飞所在的酒店日常以220元的价格提供18平米的双床房,平均每个游客以6.11元的价格获取1平米的居住空间。

而附近的一间民宿,以580元的价格提供99平米的五人住宿空间,平均每个游客能够以1.17元的价格获取1平米的居住空间,附加值是超高层180度海景以及全套实木中国风家居。

这实际上不是一个公平的比较,因为前文所提及的这一民宿在该区域已经相对高端,而张腾飞所在的连锁酒店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品牌。

这是一把直刺低端酒店死穴的匕首,因为低端酒店的主要客群——价格敏感人群本就精于计算,更没有所谓的“品牌忠诚度”,性价比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足以让他们成为民宿的忠实拥趸。

“现在住我们酒店的要么是随便休息一会儿的钟点房客人,要么是一些不太会用那些APP的中年人,老板已经说了好几回了,做到年底状况不好就关门算了。”虽然对酒店没有多深的感情,但张腾飞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

类似的状况已经并且正在数以万计的经济连锁酒店身上发生。

根据迈点研究院与TalkingData联合发布的酒店行业2016年度大数据,2011年起,经济连锁酒店连年负增长,以如今全国超过21万家经济连锁酒店计算,平均每年有超过8000家经济连锁酒店倒闭关门。

这一组数据与不到三年增幅78%的民宿相比显得格外刺眼,如果双方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六年后民宿的数量将与经济连锁酒店持平。

价格战一败涂地,原本在新经济环境下就已经算得上强弩之末的经济连锁酒店几乎难有抵抗余地,民宿已然在大肆攫取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份额。

有抢鱼尾的人,自然也不会缺盯上了鱼身和鱼头的人。

一间夜开价上万,入住者趋之若鹜,这样的情况不再是悦榕庄、W、文华东方等奢华酒店的专属,被定义为“野奢”的高端民宿们即使是在非假日期间也能轻松破万。

不舍、裸心谷、法国山居···这些被国内高端民宿奉若圭臬的经典案例,带动了全国高端民宿的热潮,动辄数千甚至上万的房价,人均价格直接与五星酒店对标。

中端酒店市场则面对着更多的“搅局者”,卖出经济酒店价格的海景公寓、提供更大住宿空间的中端别墅、各种主题应有尽有的精装民居···

中端住宿市场的战火烧的太旺,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分辨一些中端酒店与中高端民宿之间的明确界限。亚朵、诗莉莉,中端酒店外壳里却有着太多的民宿味道,而途家斯维登、花间堂,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模子里的酒店?

威胁与改变正在悄然发生,酒店们不得不以审慎的目光寻找民宿的软肋。

面对强势增长、凶猛夺食的民宿,酒店们不得不以谨慎的态度寻找软肋,做出反击。

欲速则不达

柴火总会燃尽,越接近沸腾,杂质越翻滚的混乱。

“每个地方的民宿都在计算黄金周的收成,而我们呢,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往前走。”华生的客栈开在洱海边双廊古镇上,停业至今已经接近6个月。

3月3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布洱海治理令,一刀下去,砍断了超过1900家餐饮客栈的“生路”。愤怒、不解、迷茫···种种情绪萦绕在数以千计的民宿主心头。

即使是如今,28家客栈得以重新开业,弥漫洱海边的不安依旧难以消除。“半年时间,不到2%的商家被批准开业,难道全部开业要等上二十五年?”

这不是华生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数千的从业者共同的疑问。更令他们难以释怀的是,全国的民宿数以万计,为什么偏偏是大理砍下了这一刀?

作为国内民宿真正意义上的起源地之一,精品化、个性化的民宿是大理的名片,而景色绝美的洱海是这些民宿独特的标签。不得不承认的是,过快涌入的资本对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

2016年,洱海水质全面稳定保持Ⅲ类水质,其中5个月为Ⅱ类,洱海已经处于富营养化初期。2017年初,洱海部分海域集中爆发了蓝藻。对于政府来说,“洱海治理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关头”。

民宿主们还有退路,不少洱海民宿主被腾冲、普洱、荔波等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而去,一些民宿主转战北上广深,但更多像华生一样的从业者,还在强忍着巨大伤害,等待他们的“圣地”重新焕发活力。

这一把凶猛的刀不仅溅上了从业者的心头血,更剖出了整个民宿行业凶猛发展业态下的癌。

95%的民宿不赚钱,大批的民宿悄无声息的开业然后悄无声息的倒闭,绝大多数民宿的入住率不到50%···民宿热火朝天的外衣下,还有着无数倒下的梦想。

“最夸张的时候隔壁一条街都在装修,全是新开的客栈。巴掌大的双廊小镇,开了近400家客栈,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股市割韭菜,民宿也割韭菜。来的时候张口就是情怀,赚不着钱了谁还管情怀?”

双廊镇民宿施工现场

华生说的,话糙理不糙,疯狂涌入的民宿主虽然都打着情怀梦想的旗号,想着躺在洱海边,过向往的生活,但生活总是逃不开钱。

“一个15间房左右的民宿,前期投入500万以上,从设计、投资到盈利大概需要4-5年。”经济观察报刊登过的《一封大理洱海民宿老板的来信》中,T老板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五年太长,赚钱只争朝夕。既然个性化的设计需要太长时间酝酿,特色化的服务需要更多时间打造,而金主们有的是钱,为什么不直接照着成功模式复制一个?

“这个寒舍、那个寒舍,这里乡居、那里乡居,你裸心、我裸奔···现在的民宿客栈哪里还有几年前处处不同、家家特色的景象?不少老朋友的店被品牌收购,新开的店都是披着民宿皮的酒店。”这样的大理,已经不再是华生喜欢的大理。

为了效率,丧失了精品化,为了盈利,丧失了个性化,当剥离了这两个民宿最根本的标签,剩下的似乎与酒店也再无区别。

“别急”,这是挂在国内数一数二的民宿、酒店众筹平台多彩投办公室里的两个字,也是多彩投CEO赵耕乾的口头禅,而现在的民宿,“太急”。

“很多不专业的人、没做过酒店行业的人、设计师自己开民宿,去模仿莫干山、丽江、大理,实际上都在赔钱,运营得不好,产品也不好,这种产品迟早会被淘汰。”赵耕乾说。

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可以辅证这一点,发展到如今,民宿的名称以及介绍依旧混乱,有的沿袭了客栈的说法,有的称作公寓,也有以度假酒店为名,简单的名字问题背后,是非标住宿大多“没有标准”。

没有束缚的轨道,加速度的值越高,前路只会越陡峭。

三十年河东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好机会。

用规模化的连锁运营模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来做民宿,会怎样?或者换句话来说,连锁酒店集团来做民宿,能不能再现连锁酒店当年塑造的奇迹?

首旅集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其与山里寒舍合资成立的首旅寒舍如今已有6个落地的项目,客房数93。如今已归首旅旗下的如家也在2016年推出了“云上四季”,落地34家,客房3033间。

其他传统酒店集团也各有动作,如布丁酒店接入民宿预订端口、开元酒店推出中高端民宿开元颐居、华住投资直营民宿民居的城家公寓···

相比于民宿如火如荼的入侵欲望,不得不说的是,酒店集团的反击显得温和而谨慎,你很难想象这百十家由酒店集团成立的民宿能够真正撼动整个行业。

一位在酒店行业浸淫多年的元老级高管这样评价非标住宿对于酒店集团的意义,“一块你不得不啃上几口的鸡肋,你不吃就害怕竞品吃,就算吃也不能大口吃。”

首旅寒舍一口没有吃成大胖子,数据显示其旗下民宿项目全年的平均入住率不到30%,这不是一个能够令人满意的数字。

最根本的矛盾点依旧在于盈利,“传统连锁酒店的运营思路是单店加盟之后我这边派驻,而民宿的特点在于数量多、分布广、单店规模小,如果按传统的运营思路去做一定会死的很惨。”

于是,不那么传统的思路开始变得火热起来,而这些新的模式才是真正的“杀器”。

璞隐、扉缦、素柏云,如果光给你看这三个品牌的名字,你猜会是民宿还是酒店?这是首旅如家旗下的三个中高端酒店品牌,而他们的住宿理念与民宿其实如出一辙。

亚朵创始人耶律胤曾表示,“亚朵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注重的是一种人文氛围,我们当然不是民宿,毋庸置疑,但在对于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些许理念上,确实有着共通性。”

平均入住率85%,开业6个月即可盈利,单店客流6万,4年在62个城市开业90家,亚朵规模化、连锁化的效率是民宿望尘莫及的。

另一位业者将这一现象说的更为直白,“是不是只有到乡村、田园、景区才能有生活态度?必然不是。亚朵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不去寻找一个让你感受生活的地方,我自己来打造一种生活方式,取民宿个性化的意,包裹以酒店业标准化的形,又快又好。”

比民宿更容易规模化、比传统酒店更有态度,这样的理念和模式正迅速在中端酒店市场蔓延,生活方式与情怀不再是民宿的专属,这对民宿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特别是在高端酒店用户群下沉、低端酒店用户群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端酒店正成为众多酒店集团眼中的新蓝海。“橄榄最丰美的地方就是中段,行业也是如此。”港中旅酒店副总经理黄燕如是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单兵作战的各个民宿来说,整合多年的酒店集团们拥有的庞大资源是他们难以企及的优势,而这样的优势在民宿趋向同质化、酒店追求个性化的此消彼长中,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善行者究其难

这当然不意味着民宿的未来市场必定再度被个性化酒店瓜分。

前文所述酒店业元老认为,“民宿与酒店目前最大的矛盾在于,民宿由于过快的扩张,原本的客流已经难以填满越来越大的胃口,于是城市公寓、精品民宿开始掠夺酒店的更多市场份额。”

这实际上不是某一家民宿或是某一批民宿做出的决定,而是行业膨胀后的必然。

于是,综合性的民宿短租平台——途家、蚂蚁短租、小猪短租顺势壮大,并且成为了民宿能够在资源上对抗酒店集团的最大保障。

整合了途家、蚂蚁、携程、艺龙、去哪儿、58、赶集、微信八个入口,尽管途家CEO罗军自己并不承认,但途家在线上流量上俨然已经形成了民宿“超级OTA”的强势,这让单个民宿也能有高额流量。

同时,罗军还在途家的年会上提出了民宿“不是标准化”的标准化方案,“整合8个流量渠道房源进行单一入口管理,提供标准化的保洁、布草洗涤、智能门锁,保留民宿个性、统一安全卫生。”

这样的方案无疑会大幅提高民宿的运营成本与服务品质,相对的,民宿的价格也会随之提升。

一位听完了罗军演讲的王姓民宿主曾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对于民宿集中的区域,这样的标准化方案或许还易于实施一些,我的民宿开在离市区遥远的乡村,怎么标准化?”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另一位刘姓民宿主更是对这一方案不以为然,“我们的民宿说白了就是高端农家乐,用工都是村里的大妈,你能指望她们有多高的服务意识,标准化成本太高、太难,不现实。”

这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却也是民宿们为了长远发展要走的必经之路。

“非标住宿的本质依旧是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核心还是服务、体验。”途家的罗军、蚂蚁短租的申志强、小猪短租的陈驰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而服务与体验,恰恰是当下民宿最大的软肋,也是酒店们反攻的最大倚仗。

经过系统培训的前台、保洁、安保当然没有胡子拉碴、大背心、大裤衩的大叔那么“酷,有态度”,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远比大叔专业、可靠。

真正露出了尖尖角的民宿品牌早已经明白这个道理,2009年开始“植梦”的花间堂、2012年走出闹市的隐庐、被写入《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封面故事的松赞···

与奢华酒店看齐的极致服务,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生活体验,这些品牌成功背后的道理说起来浅显,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毕竟登顶的途径容不下所有人一起并肩。

无论如何,民宿与酒店的争端正在从单边粗放增长的上半场进入关系暧昧的下半场,这一出虎口夺食的大戏中,标准化了的民宿也好,非标化了的酒店也罢,走到终点的是谁,谁就是赢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