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文,是树莓用来反酒店业的一种文体,不是我们多专业,只是凑巧花了金金白银,住了几千家酒店而已,给了几家差评而已。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文,探讨中国的酒店服务业为什么老是掉链子? 然后收到了很多热烈的反馈(谢谢大家), 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很多人普遍认为服务差是这行的薪资待遇太低:
那么, 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是不是拿了高薪水,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就会好很多?
呵呵, 我只能说有这种认知简直是too young too navie! 如果拿高薪水就代表专业技能过关,能服务好客人,那以下的体验只能说活见鬼了,下面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
案例 酒店A: 我们很International!
我Speak English, OK?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家酒店座落于高大上的上海静安区,均夜价在¥2500+,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餐饮环境低调奢华,以做西式Brunch而出名。
我司的头牌先生去年想在上海做一场圣诞节活动,于是致电过去,得到以下答复:
酒店的公关总监用一口杂着英文的港台腔, 很嚣张地回了句:“ 我们酒店很忙啊,不做中国人的生意!都是接待老外为主的,也不需要中国的Media(媒体)帮我们做宣传!”
.........
呵呵,
呵呵呵,
那么不屑于接待我国国民吗?可这总监明明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啊(追溯到清朝都没混血过), 而且待遇绝不会低于年薪20W(此酒店之前平均发14-16薪)....
总是有种 "高贵冷艳" ,拿着高薪的酒店从业人员会对客人发表一些 “不经大脑” 的言论,还记得曾经传得沸沸扬扬,北京三里屯某酒店的香港业主代表,在微信工作群上辱骂内地住客的事吗? 他们缺的不是高年薪(钱),而是基本对人的尊重和教养!
好奇宝宝们,提示又来了:
如果不追溯酒店的背景,还以为这是一个日本品牌(连国内酒店的LOGO都有抄袭日本家徽的嫌疑),但其境内其实是由香港团队经营的...
▲ 此酒店品牌管理下的4家酒店 logo跟日本家徽相似度高达 95%, 他们的 logo设计师莫非跟 600多年前的日本战国时期人同一个灵感? PS,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武将们喜欢在背后的旗帜上印上了各自阵营的徽章,流传到现在,日常穿的和服上也会有;
经过这件事, 我强烈建议全国人民,以后都不要去这家酒店吃,住,看他们能够撑多久?!
( 好像也无济于事,毕竟人家那么international,又无所谓的, 也不care中国人去消费,可问题是他们能力很一般,因为武汉的那家开垮掉了,上海的成功也只能归咎于其地理占优而已。)
案例 酒店B:米其林你这个胖子不厚道!
我去的是“伪FINE DINING” ?
魔都今年才新开业的酒店,均夜价在¥3500+,它家的餐厅非常非常知名,人均700+,主打Fine Dining法餐,在试业期间入座率就已高达80%,周末更是高鹏满座,主厨超厉害,摘了10颗以上的米其林星星。
餐厅刚开业我就兴冲冲地跑去吃了,两个人花了1800多大洋,然后呢?
❶ 入座后发现很挤,是真的挤,对于高级餐厅这个排桌率太高了.......生意太好我目测离隔壁那桌两个肩膀身位,我们说什么对方应该听得很清楚,然后在大热天,空调居然弱地出奇。
❷ 服务员都是一副 “我很忙” ,面部情绪紧张,放不开的样子,但面对食客要求几乎是 “有求必不应” ,或是 “有求应一半”,重点是他们连自家的菜单都搞不太清楚,有几次是答非所问的,不知道都忙到哪里去了?
❸ 上菜后服务员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不讲解菜的!奇怪,我又不是在吃中餐额......
❹ 重点是侍酒师,还是忙, 一开始是屡叫不来........然后让推荐酒讲解得不是很清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花费差不多的情况下,侍酒师工作做得更好的是外滩18号的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简称 “侯布熊” ), 就是卖密集恐怖症 “鱼子冻” 的这家,虽然被诟病“菜式老套”, 但人的服务水平,那真叫一个过硬啊:
首先,服务生待客很有分寸感,即能在上菜时仔细地讲解清楚菜式,又能跟你唠嗑,聊家常。(比B酒店餐厅全程僵直的服务生好太多!)
再次是侍酒师, 一位从伦敦Dorchester酒店调过来的小哥哥,倒酒前会毕恭毕敬地在你面前念上一首赞美诗,词中很优美地描绘了你挑中的那款酒中香气和氛围。(B酒店侍酒师完全没这步嘛!)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 我没这么好的摄影水平加上我很少会带单反去高级餐厅吃饭, 谢谢;
树莓分析:
❶ 高级餐厅一般都会配上专业的侍酒师: 现在久美国的行情而言薪资均在:3.6~6.6万美元/年, 上海也不会低到哪里去,15W+总归是保证的, 还有提成。
❷ 正所谓吃喝,对于餐厅营业额而言,酒水至少应该占到营业额的25%以上。
外籍打工皇帝的优越感
“ 都是被酒店惯的, 谢谢”
很多中国的奢华酒店都喜欢聘请老外做总经理,同时还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餐厅的厨师长/行政总厨永远,都只能是老外空降兵! (而副厨师长都是矜矜业业地工作了好多年,而得不到升迁的本地人),老外不仅住在酒店,而且还配车,年薪往往不低于50W+。
这些外籍的打工皇帝往往任职2年左右,来华镀个金,厉害的一直待在一线城市,不行的去18小城继续混, 他们当中的某些Linked-in经历基本就是:东南亚 → 港澳台/ 日本 → 北上广 → 深圳/武汉 → 塞外18线小城.....
至于海外酒店为何会聘这些皇帝来中国?关系一般性不是亲戚就是好朋友,就当散散心。
案例 3
酒店C:我家的总厨只会做汉堡!
也是一家魔都奢华5星级酒店,总厨师长是一位道地的美国人,而西餐厅主打的却是创意欧洲菜!
美国总厨刚到酒店时很积极, 喜欢信心满满地做各种新品给工作人员尝鲜, 但吃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每次的“新菜品” 都是汉堡包嘛, 而且是换汤不换药:这次是配菜特别多的汉堡包,下次是双层牛肉夹心的汉堡包,再下次是mini版三块汉堡包分开放......
于是酒店的公关始头疼了, 美式汉堡包怎么“改良” 成欧洲正统菜?人均300+的消费有人买单吗?
树莓观点:
当然,有很多老外厨师长做的饭很好吃,也很有创新精神, 但存在一些滥竽充数的,每年拿着高薪却做不出什么好菜, 这导致了很多酒店的西餐厅价格虚高,华而不实。说白了一些酒店的业主(管理方)仍存在很深的"白人迷思",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在此我想表扬下霓虹国,很多日酒店乃至日企的高管都要求来华后学习中文,同时要对于中国文化了解, 这是企业融入很重要的一点。
经常有粉丝问树莓,“ 你们写这么多撕逼文(差评)不担心会得罪酒店吗? ”
Excuse me? 都是我个人花钱去吃,去住,以及我司报销,用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体验OK?!有理有据,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平时去某宝,上京东买个东西,都可以留下用户体验,写差评,去餐厅吃饭也会去大众点评留评论..........怎么换成我们就不能写差评,只能一味地说好了? 媒体人也是人,也有情感,不可能像一部机器只会按赞和刷好评吧?!
很多人会在后台抨击你们,你们会受挫吗?
“ 丝毫不会,这年头网络暴力这么多,已经见怪不怪了, 前段时间吴京为九寨沟地震捐了100万,都会被人骂他怎么不捐1个亿! ”
最后, 我们跟普罗大众,无数的住客和食客的感受是一样的, 当花了钱, 换来的更多是委屈和不愉快,也希望下次体验时看到更多的进步和态度的改善。
再好的酒店品牌也不可能存在常青树。我们希望中国的酒店服务业做出改变, 不要靠品牌, 要靠人!人靠谱才是真的靠谱。
“ 端正态度,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