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的用户并不会选择是否搭乘某家航空公司的航班。”
据飞趣联合创始人罗丹阳介绍,Google通过海量用户的在线行为搜集、分析,得出了这个对航司来讲比较尴尬的结论。为了改善这种被动的局面,常旅客计划似乎成了航司救命稻草。
只是这条路可能很难走。依据自身定位的客群属性,设置阶梯化的优惠幅度和权益等级来激励促活;联合各商家进行会员互导、积分通兑;逐渐丰富和完善生态圈最终实现整个闭环——从逻辑看,这样的合纵连横对各方都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而诸如加航等国外成功案例也成为这套逻辑有力的佐证。
但现实却相对骨感。尽管国内众多航司都在不断努力探索、各商家也多在朝此方向推进,但期待的多方合作、实现正向循环似乎仍然难达预期:商家种类缺失、合作形式多局限于浅层的单向兑换,所谓完整的生态圈也无从谈起。而这其中的障碍究竟在哪里?
合作受阻的症结所在
“纵观三大航司,因为航线网络规模大、时间长,加上分别都加入了各大航空联盟,因此积分累计的路径也比其他家多,所以客户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在航司营销服务10年的浩杰(化名)向记者表示,这也是众多商家选择与其合作的首要因素。
但对这些体量庞大的航空公司而言,一些中小型商户的想法似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以国航的凤凰知音卡为例,接入企业含金量高、积分积累和兑换途径最多,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一卡走天下。“而恰恰是因为有这样的先决条件,让几大航司对合作方的筛选有了更严的标准和更高的姿态。浩杰举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三大航无论跟哪家银行(包括4大行)发行联名卡,自己的品牌Logo都会排在银行前面,与其他航司享受截然不同的待遇。
“这里面有一个品牌外延的概念。”浩杰谈到,从航司的角度讲,他们的品牌部和市场部在与商户合作时会考虑,如果合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如航司,就意味着需要航司要给对方品牌做背书;而其中涉及到的价以及风险评估,都让这些国企性质的大航司不敢轻易迈出“积分通兑”这一步。
“双向的放开以前不是没讨论过,但这要考虑提供的价值和得到的回报是否对等,在不能综合各要素进行充分评估的情况下,保守点儿只做单向兑换总归没错;另外跟三大航司国有性质不同,一般企业会有生老病死的周期,如果因为合作方的原因对航司品牌造成伤害,谁都不愿意担责,这是合作不畅的内在逻辑。”
此种说法得到了中档连锁酒店相关负责人阿坤的认可,他介绍到,目前该酒店与几家航司是积分单向兑换,合作方式为直接采购,按月结算。问及原因,阿坤直言:“航空跟酒店行业不一样,航空业资源高度集中,是垄断行业。”
但撇开航司方面的态度不谈,仅仅基于某些连锁酒店的体量,这种积分通兑想要实现都存在障碍。中国酒店创新论坛秘书长张经邦认为:“一般在做积分里程通兑时,相应的系统和技术问题都太过复杂,如果酒店只有一两百万的客户资源,或者连中国的主要省份都覆盖不了,积分里程通兑的成本对酒店而言就太高了。”
航司无法回避的现实需求
与前面说到的三大航司不同,由于没有身份的诸多限制和高额的补贴支撑,中小航空公司尤其是民营航司对其他企业的合作态度明显不同。
“中小航司有自己的评判价值和标准尺度,在成立初期缺乏品牌知名度时,为了做好市场营销推广,他们采取的策略会更激进,和商家的合作态度会更加开放。如果有成熟的商家品牌积分通兑,就相当于有品牌背书和流量。”
浩杰谈到,初期的客户资料管理是各航司必须要有的:当从0起步到逐渐开始有规模,这期间的资源匹配与投放要成正比。“航司想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尽快沉淀出一批属于他的客户,但如果接入的商家知名度小、种类少,会员卡能用于积分兑换的场景受限,那这张卡就缺乏价值,客户的忠诚度就很难建立。”
显然,这不会是他们想看到的局面。在航线零散的同时,中小航司也不具备大航司在包括退改签,签转等方面的服务优势。而要想快速建立品牌认知和忠诚度,接入更多商家、将建立积分通兑的生态圈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如果撇开中小航司的特性问题,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是,众多航司的常旅客计划形式大于内容,更多沦为鸡肋。
“航空公司应该激励常旅客反复使用积分,这样才会有客户黏度,但目前国内航空公司这方面做得很差,往往造成积分全部过期被直接注销,看似是航司受益,实则直接降低了用户进入官网或App的打开率;而反过来,兑换停滞带来的跨界数据缺失,会导致无法精准锁定人群进行个性化推送,这又直接降低了APP的打开率,如此,情况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业内人士阿坤如是说。
显然,要想扭转颓势,需要的是大量跨界数据的汇总、分析,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恰恰需要接入足够多的商户,让积分基于场景的不同实现自由通兑。而这,与航司当前保守的态度明显冲突。
合作的真正价值
显然,如此僵局下去,只会得到一个共输的结果。而要想改变现状,则需要重新思考各自话语权的比重和利益的均衡分配。
“一般来讲,能够拿到航空公司银卡以上级别的客户,基本是中国13亿人口里高净值的人群。无论是从个人收入消费、知识结构,教育背景等来看,应该跟大众划出了界限。”浩杰表示,众多商家渴求的,就是能够触达这样的特定群体。
“事实上来讲,这种单向合作看似低调,在航空公司的宣传资料里,包括印刷品,网站、APP联合使用logo,确实可以帮助商家做到全方位的品宣和推广,至于人群精准性、具体转化率、带给商家价值多大?相信合作前会做好权衡。”
据了解,众多参与积分兑换的合作方在这点上达成了共识,阿坤表示,之所以选择与几家航司合作,主要还是出于对航空客源支持和品牌曝光的考虑。而问及合作效果,阿坤直言比较不错。
但显然,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不仅仅需要接入酒店,缺失任何一环都会让这套逻辑成为伪命题。在飞行前后,如果接入如接泊用车、住宿、餐饮等延伸服务,让用户可以依靠积分自由兑换所需的服务,才能搭建完整的生态圈。当生态圈搭建完成,用户只要接触其中任何一环,都能不自觉受引导进入整个正向循环,这会是整套会员体系运营的核心价值所在。
未来,航司能否改变旧有的观念,以更开放的姿态对接商家,改变当前常旅客计划的鸡肋属性,真正实现多方共赢,我们将对此保持关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