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绕不开的“四大痛点”

来源:公寓次世代    2016-08-30

曾了解过一个规则,创业公司到3-5年将面临尖锐的“内忧外患”,恰好90%的品牌公寓企业处在3-5年的创业周期。

尽管开发商、中介、酒店纷纷将长租公寓作为重要阵地,20亿、10亿的扎进来,一栋栋集中式遍地开花,产品做的很靓,一般的住家都比不上,却还是有几大“痛”摆脱不掉。

第一痛

重资产模式。赚这笔租金差不容易,物业贵、运营成本高、空置风险大……

做出租房要投入多少?收房租金、装修成本、人工、后期维修等等,5年租约里,能够1年就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

\

张江的一位公寓创业者算了笔账,这几年张江收房价炒到了8千、1万,按标准隔1间共5间,每间2千左右,基本打平。他房源量20来套,想做大缺资金,不做大半死不活,想去川沙、唐镇这些房源更多、价格更低的地方,又缺人,进退皆难。他最羡慕那些带着上亿元进来的“壕”,可以挥金如土。

看长租公寓这些“品牌”,不是有规模,就是有资金有规模,规模化布局是“品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规模化,需要足够多的资金、人、资源:

关于资金

按照之前提过的“4:3:3”盈利模型,一栋中环3500平的集中式公寓,租金要控制在1.3元/平/天,上海中环还有吗?都在2元以上。

关于运营

随着“社群”、“服务费”等做法兴起,要运营的人、要公共空间、要24小时维修……运营成本也大幅提高。

关于空置率

租金太高,租客外移。“以前一间房空出来,大概1周租掉,现在可能要1、2个月”,张江租金已经高到把很多租客推去川沙、唐镇(特别提醒,这是个案)。

\

这里要提到一个行业共识,拿房成本已经很高,但有投资价值、可拿的出租房源也特别荒。

看过某大品牌公寓某集中式项目,中外环,地铁站步行25分钟,装修很棒,定价4000左右,这个价,估计大多数租客都愿意在徐汇、长宁找个一室户。同行的小姑娘愤愤,“这么贵、这么远”。

也有房东拿到了便宜不错的房源,一般他们都有不错的政府关系。

第二痛

融资难。A轮风口过后,投资人的身影突然好遥远。

\

确实,万科、龙湖、招商、公房等开发商,世联行、链家、我爱我家等中介都在公寓业大规模圈地。租房和它们的买卖业务,实际上相辅相成,一些较差的物业,还可能通过租房(或租约)升值。

单看这些“没背景”的公寓创业企业:1、融资B轮以上的公寓企业只有5个左右(魔方、蘑菇、寓见、青客、优客逸家),3轮以上的只有魔方、蘑菇;2、大多数品牌公寓A轮融资都发生在2013年底到2014年。公寓业真正的融资年是2014年,2015年风口就过去了。

有一个新的趋势出现,公寓或公寓垂直领域的类“平台型”创业企业似乎更受青睐。例如,“直营和加盟并举”的魔方公寓,众筹平台一米好地,最近刚宣布融资的魔方金服。它们的发展模式,都越来越平台化。

第三痛

人才缺失,管理粗糙。

\

接触湾流、V领地等快速扩张公寓企业时,都提到一个问题——缺合适的人管理。有实力的公寓企业都从酒店、物业管理等行业高薪挖人,大多数还是内部培养。公寓行业尚不成熟,也没有一个培训能够一蹴而就,这个问题能解决,但确实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租赁在房地产体系中互联网进程最慢,多数传统二房东还在用表格统计业务,或者单机版的房源管理系统,效率低下。直到公寓企业开始规模化、品牌化,管理工具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

现在的格局是,一般有直营业务的品牌公寓都开发了自己用的系统,如自如、魔方、请客等,但投入成百上千万,也不是一般中小创业者能办到的。于是,出现了蘑菇租房、房总管等,提供Saas公寓管理系统。

但,租房业务环节之多,以至于至今还没有一款系统能够满足房东的所有需求。传统二房东们,对新的工具也有诸多顾虑,尤其是资金安全、信息保密。

第四痛

“阴晴不定”的政策。

\

5月初和月末发布两道政策,“商改住”、“允许隔断”、“租约证券化”等利好传来时,全行业沸腾了。至今3个月,都在等着地方上落实,当然商改住似乎已默认,营改增也已经实施,非常关键的“隔断”却一直没有定性。

尽管上海和北京都出台过相应规定,允许房屋客厅隔一间。实际从房东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还可能被砸,关键在于地方甚至区域认不认。譬如说上海,公安派出所、综治办、拆迁办、消防等,多个部门都管着租房的事,统一标准谁来定?

其实,也能理解,出租房还关系地方指标,例如“五违整治”、“人口控制”等,地方上不敢放松。由于各地的整治和控制标准不同,管理的规则又不同。

当然,尽管有这么多“痛”的领悟,于多数创业者,长租市场机会大于阻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