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于街头巷弄里的“古早”小吃,到农家乡野中的传统农家菜,再到沿海渔家的海味家常菜,闽菜大厨们在延续本地古法烹菜做法的同时,也试着在食材搭配及作料调配等方面进行稍微变动,打造出了一些新式的闽南菜品,这些菜品中既保留着传统的滋味,又增添了有别以往的“新味”。
泉州万达文华酒店作为泉州超五星级酒店,是众多明星、游客们入住泉州的首选酒店。为满足食客们的品尝欲望,品珍中餐厅的大厨们研发出了地道特色的本地精选菜,不来品尝一下,怎么能说你到过泉州?当然,不仅是外来游客,连泉州的“土著们”,也是对这些菜色赞不绝口。优雅高端的用餐环境,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尽在泉州万达文华酒店品珍中餐厅。
不吃原味的海鲜热菜
闽南人沿海而居,在烹调海鲜时多以“鲜”为主,尤其喜欢用白灼或清蒸的方式来处理生猛鱼虾,以最大限度地尝到原汁原味。但常食原味海鲜稍显无聊,为此,闽南大厨们常会发挥巧思,通过改变调味与烹调方式,来赋予海鲜一些全新的味道。红糟,制造红曲酒时存留的衍生物,因为红糟中带有特殊的酒香气味和艳丽的红艳色泽,也成为闽南地区常见的调味料和天然的“着色剂”。
将红糟入菜,在闽南传统菜中,通常是用它来腌制各式肉材,以此来去除肉的腥味,而泉州万达文华酒店中餐行政总厨陈灼灯则联想到闽南菜中“红糟鳗”的做法,试着在烹调明虾时,舍弃清淡的调味,选用重口且可以去除腥味的红糟来调味明虾,几番试验之后,他发现,先将明虾开背去除虾线后,裹上生粉放入油锅中热炸,捞出滤油后再拌上一勺红糟进行热炒,经过一炸一炒,明虾被深红的薄酥皮包裹住,掰开虾头,无需剥壳,便可把虾子放入口中直接吃,脆口的虾壳和滑嫩的虾肉一起吃,在口中形成外酥内软的口感,咀嚼之下,红糟的酒味还会不断飘散出来,萦绕唇齿,弥久不散。
不仅是新鲜的海产,闽南菜中也常会使用一些海鲜干货,用来作为配料烹煮汤头。从深海大鱼头上剥取下来的鱼唇,经过晾晒加工之后变成可以存放许久的海珍干货,在熬煮高汤时添加一点干鱼唇,不仅可以为汤头增加鲜味,还能借由鱼唇熬炖出的胶质提增汤头的浓稠度。但陈灼灯师傅此番却不用鱼唇来作为配菜,而是“反客为主”让鱼唇成为主材来煲煮成菜。
运用闽南酸辣汤的调味方式,将泡发过的鱼唇,搭配上香葱、笋片、香菇及姜片一起放入砂锅中煸炒,热炒中再拌入一点辣椒酱及陈醋进行调味,最后封盖焖煲成熟,鱼胶从鱼唇中化散而开,让汤汁变得浓稠起来,关火后,借着砂锅的热气继续加热,酸辣的浓汤汁进一步浸透到鱼唇之中,使味道更为厚重,用来配佐白米饭,开胃又下饭。
替换食材的传统主食
闽南家常菜中主食,不少由薯粉制成,用薯粉蒸煮制成的糕粿,不仅可直接食用,还可再加工成各式各样的饱腹菜品。说起闽南人常吃的薯粉粿,通常是用地瓜粉为主材,加水后再调入少许稀粥调成浆,上锅蒸熟后就会变成晶莹剔透的薯粉粿。
但为了给薯粉粿添加一些不同的口味,陈灼灯师傅用土豆粉来取代地瓜粉,将黏稠度更高的土豆粉加水稀释成浆,搅拌均匀后直接放入蒸锅中蒸熟,其成熟后外观虽不如地瓜粉粿那般剔透,但质地却更加柔嫩而有弹性,把它分切成块后,热上油锅,拌入五花肉、洋葱、虾米等一起拌炒成菜,便做成一道同样散发闽南风味的农家薯粉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