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酒店人都读过《海底捞你学不会》。对于书里面讲述的海底捞员工对客服务的点点滴滴,似乎每每想起都有一种鼻尖酸酸,眼泪欲出的感觉。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层次,更多地是展示了人性的回归,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对,无我他利的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随着海底捞的崛起,期间也出现过不少模仿者。模仿它的员工晋升模式,模仿它的服务方法,甚至模仿对员工高规格的福利待遇……然而如论怎么模仿,整体效果上始终还是和海底捞有一段差距。真的是学不会。
为什么学不会?
我的理解,他们只学会了海底捞最表层的形式上的东西,而学不到海底捞企业文化的神髓——利他心。这是一种佛教的哲学思想,并且这种思想成为了海底捞的核心企业文化。其它的模仿者只能学会海底捞的形似,却学不会神似,其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一以信仰为基石、以佛家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并不是几句口号,不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而是须要由这个企业的决策人本人所具有的性格气质所决定。就像电视剧《亮剑》中李文龙所提到的那样:“一支部队的灵魂是由这支部队首任长官的性格和气质所决定的。”
何谓 “利他”?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张勇是把佛教当中的"利他心"这一核心的思想溶入到他的企业当中,而"利他心"是最适合于服务业的哲学思想。泰国的众多酒店能长时间排名于世界前几位,也证明了这一点。
借用张勇先生自己话说:“要想利已,必先利他。”因此,整个海底捞由他开始,上行下效,整个企业都充满了这种佛家的哲家思想。张勇是以利他之心对待员工,员工怎么会不以此心对待顾客?如果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此心,那些个性化、情感化的服务方式方法就无需人教,他们会自己挖空心思,倾其所能,发自内心地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把佛家思想溶入于企业文化当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不得不提到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他曾亲手把两个企业带入世界500强,在七十几岁的高龄挽救了濒临倒闭的日航,靠的就是佛家的哲学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利他之心”。
我在西藏从事多年的旅游酒店工作,自身也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能帮忙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时常用“助人为快乐之本”来教导员工。很多员工本来就有信仰,更能体会这层含义。因此在对客服务方面时常得到游客的称赞。
信仰是教人向善,约束了人的行为。让人产生敬畏之心,是文明的标志。西方有句话,叫没有信仰的人是野蛮人。佛教中的利他,基督教中博爱,这些哲学思想都是服务业的核心思想。
由此,我时常在想:现代商业社会的争名逐利,导致道德沦丧,信仰溃乏。作为服务业的龙头行业——酒店业。决策者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也能树立自己的信仰?从而影响到你身边的每一位员工。从精神层面来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