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入境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行业停摆意味着前期的营销投入全损,原有预订取消更导致了各种额外损失。通过与各方行业人士了解,估计中国各地文旅局、组团社和地接社等机构和企业(不包括航司、酒店和景区等)每年的海外营销及参加行业展会(不包括文化交流等活动)方面的相关费用合计约在十亿元规模(人民币,下同)。
图一:外国人入境中国人次统计(不包括港澳台)
来源:CEICDATA
100%; height: auto !important;">
图二:中国国际旅游收入统计
图三:疫情对入境游企业收入的影响
备注:自雇的司机和导游未回答以上问题,实际回答此问题的为459人。
在社会相关产业,包括国内旅游、酒店、餐饮、影院及娱乐产业等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的同时,入境旅游业的长期停摆使得企业的生计和员工就业及收入均遭受了严重打击,很多员工陆续离职转入其他行业另谋出路,甚或计划彻底退出旅游行业,这些企业培养多年的产品计调、市场营销、销售和外语导游人才的流失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来说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100%; height: auto !important;">
图四:入境游企业员工个人状态
图五:疫情对从业人员个人收入的影响
由于入境旅游业如今面临的困境,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此行业的就业数字也完全归零,未来两年的就业情况也不甚乐观。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老人熬不住,新人不愿来,恰恰是这个当前行业人才状况的真实写照。
新冠疫情诚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旅游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我们预计疫情后入境旅游会呈现以下的发展和特点: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1.8%的受访者认为入境游有望在一年内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仅有23.95%的受访者认为入境游可能在1-2年内恢复,高达43.11%的受访者认为入境游有望在2-3年内恢复,更有接近20%的受访者认为入境游需要3-5年的时间可以恢复。
100%; height: auto !important;">
第三:欧洲客源市场会先于北美和澳洲入境市场恢复,但这尚有赖于双边政府关系的未来走向。
第五:客人对旅游资讯、产品的需求更多倾向于通过线上实现。疫情对传统旅行社门店的打击不仅仅体现在令其关门歇业,而是客人更加习惯于通过网络了解各类旅行和安全信息。OTA巨头们更强的资金实力及其轻资产的模式使得其相对于线下旅行社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将继续向线上迁移。
入境旅游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除了带来每年超千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以外,入境旅游对于国家的外汇收支平衡和劳动就业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日前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决策部门高屋建瓴,强化旅游营销部门在文化和旅游综合管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营销管理体系和机制设计:目前,几个省市旅游局已经对标境外旅游局的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设立了专门的旅游推广局,决策机构和推广执行机构进行明晰的职责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更加有助于资源优化,但这种模式的最终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第二:由文旅部牵头,针对不同客源市场拟定疫情后的海外营销和推广计划,积极参加海外各种高品质的旅游交易会,同时通过财政支持,广泛邀请航司、酒店、景区和地接社等企业联动参与,从东南亚、日韩、欧洲等传统客源市场起步,配合相关的媒体宣传,重塑入境客源市场的信心。
第四:整合各级政府资源,针对航司和地接社,甚至是国外组团社所服务或接待的入境客源进行联合奖励。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对于航司新增国际航线都设定了奖励政策,这种按照班次/旅客数的无差别奖励对于发展入境游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资源进行联合奖励有利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五:启动 “中国旅游专家计划”(Chinese Expert),即目的地营销培训机制。环球旅讯评论员闫向军在其《从“网红”到“钱红”,疫情之后目的地该怎么做营销?》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旅游专家计划”可以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顶层设计,国家省两级联动,划拨专项宣传经费,编写各语种旅游专家计划教材(小册子),制定优惠政策,由国内旅行社和营销机构为主要运作主体,联合境外旅行社以及其他机构面向主要客源国的业者和公众同时实施,初期以线上为主,政府企业联动,打造入境旅游营销模式。
第七: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境外游客可以畅通使用境外互联网相关服务。同时亦可以参考国家对高星级涉外酒店在境外电视节目许可证申请方面的管理机制,允许获得授权许可的高星级酒店、机场、客运及邮轮码头等为境外游客提供畅通的互联网服务或移动上网设备(如整合具备翻译和移动Wifi等功能的设备)租赁服务。
第九:支持旅游企业加入重要的国际旅游行业组织,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资源:一些国际旅游组织准入门槛高、准入条件严格,靠入境旅游企业自身力量很难达到,这方面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
入境旅游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各环节专业需求度高。在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企业更加需要来自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希望中国入境旅游业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更丰富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努力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到中国旅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